职场攻略

了解最新发展趋势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分类浏览>职场攻略
全部 18 AI应用 9 职场攻略 5 用户研究 4

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呆多久合适?

时间:2024-06-29   访问量:26

本文讨论了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多久合适的问题。作者认为,在职场上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,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做了什么事情,有怎样的经历。同时,他也提到了简历中的虚假繁荣以及多久跳槽最合适的建议。

• 经历比简历更重要,需要关注个人成长和项目经验。

• 与市场薪资水平保持一定的接轨,避免被甩开。

• 一段时间内的跳槽可以促进职业发展,但频繁跳槽也要注意影响。

一、重要的是经历,而非简历

 

说两个真实的案例。

 

一个是我前同事,加入我司(互联网中厂)后不到半年,试用期还没过,就拿到了BAToffer,去不去?

 

他咨询我的建议,我的建议:

 

从他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,肯定要去,一方面平台更大,机会更多,薪资还能涨两波,何乐而不为呢?

 

算不算频繁跳槽?算,但为了自己的职业前程而频繁一点,可以理解,毕竟他不是每段工作经历都不满1年。

 

另一个是我在宝洁访谈时遇到的宝洁打工人,他一毕业就在宝洁,工作了10多年了,从来没有换过公司。

 

我问他:如今的工作是不是有点枯燥、程式化?

 

他的反馈很直接:

 

我没换公司,不代表我没换工作啊,我内部转岗过不同岗位,还有过晋升;一直在尝试不一样的工作内容,做不同的项目,也一直学习新的知识。

 

说白了,我们的每次选择,无论是留下,还是跳槽,都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。

 

并不一定需要死抱着“一家公司工作不能超过10年”,或者“工作不满1年就跳槽对我职业发展不好”的惯性思维。

 

重要的不是简历,而是我们实际的经历。

 

二、简历里的虚假繁荣

 

我在之前关于35岁的那篇文章《公司只招35岁以下,35+的人何去何从?》分享过一个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:虚荣型指数Vanity Metrics

 

举个例子,我的公众号,码字码了这么多年,终于有了10+粉丝,是不是好事?

 

其实很难判断。

 

我们需要继续深挖:

这些粉丝都活跃吗?会看我的文章吗?活跃率如何? 

这些粉丝都支持我的观点吗?愿意给我的文章点赞转发吗?

这些粉丝会不会向他们的朋友推荐我的公众号?

 

事实上,很遗憾,如今看公众号的朋友越来越少了,即便我有10万多“粉丝”,真正每篇文章的阅读量,大约只有3000上下,评论转发也有限——毕竟,很多人不想让同事和老板知道自己在研究跳槽/吐槽加班/控诉领导……

 

我是一个自媒体人,读者少了,也就难过一小会,下周还要接着写,毕竟已经成习惯了。

 

但如果我是一家企业的老板,给下属定的指标是粉丝数的增长。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:营销团队为了完成KPI,去买了一堆假粉丝。

 

我们的工作经验也是如此。

 

10年工作经验厉害吗?

 

听起来很厉害,但是如果是在同一个岗位上做一样的事情,那么可能只是 2 年工作经验 + 8 年重复劳动。

 

工作经验中更重要的是:你每年做了什么项目,取得了什么成绩,收获了什么技能。

 

换句话说,在这 10 年里,你到底成长了多少?

 

事实上,来到一个新的岗位上(注意啊,不是一家公司),第一年是成长最快的,第二年很多事情你已经驾轻就熟。

 

工作满3年之后,这个岗位上的所有难点和问题,你大概率都遇到过了。

 

剩下的7年,再接着做这一摊事情,你很难和下家说,这几年你一直在不断成长。

 

另一方面,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待久了,会有惯性。

 

他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很深,对工作应该怎么做驾轻就熟,对于人际关系也非常了解。

 

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了他的舒适区。

 

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企业的面试官会给这种候选人贴上标签,认为这种在一家公司工作810年的老员工没有足够的跳槽动力,也没有足够的自我提升动力。

 

这话一定对吗?不一定。

 

但如何防止别人给我们贴上这样的标签?

 

定期看内外部的机会。

 

如今大环境就这样,外部跳槽需要我们更加谨慎一些;但内部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提升。转岗、晋升,如果都不行,那就看看是否有机会多参与几个项目,让自己多经历一些事情,多经历一些挑战,多解决一些问题。

 

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,我们在市场上就越受欢迎,在公司里就越被需要。

 

三、多久跳槽最合适

 

我的个人建议是:

 

如果你在一模一样的岗位上做着相同的事情,时长超过3年,那么我们的确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换个环境,无论是外部跳槽,内部换岗,还是内部不换岗,但增加一些其他的项目经历。

 

低于2年太频繁,超过5年涨不动,3年可能是跳槽的甜蜜点。

 

我一般很少拍这种数字,因为无论是在知乎还是在B站,我拍出的任何数字都会被网友以他的个人经历来挑战。

 

3年的确是个特别的时间点。

 

一方面,如果你在公司待满3年,还没有得到加薪的话,你会发现你的薪水会逐步被市场水平甩开。

 

如今很多职场人会被应届生倒挂,其实也就是因为2-3年过后,市场的薪资水平涨得比公司内部调薪的水平高。

 

在任何公司,薪酬的竞争力和公平性,永远是矛盾的。

 

就算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,也无法避免。

 

对此,绝大部分公司的对策是,在原有的年终调薪周期外,再加一个调薪周期,而在这个周期里,公司会给自己认为的两种员工加薪:


不能失去的核心人才;


薪资低于市场水平的重要人才。

  

世界知名人力资源薪酬外包公司ADP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调研:

 

他们发现薪资涨幅最大的职场人,往往是在公司里工作了至少2年,但没有超过5年。

 

如果超过5年,你在现东家待得越久,去新东家涨薪越少。 

 

ADP 的数据主要是覆盖欧美国家。对于发达国家来说,市场比较稳定,所以薪资涨幅不高。 

 

但对于中国职场来说,因为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,跳槽侠大多赚了,而坚守侠大多亏了,亏得很惨。

 

即便是合理跳槽区间里跳槽的我,我也清楚认识到,如果我跳槽更频繁一些,薪资或许会更高。

 

但以未来的大环境来看,跳得频繁,估计反而要吃亏。

 

四、写在最后

 

对于候选人来说,须知面试和相亲一样,是双向的。对方面试你,你也面试对方公司。

 

所以,面试最精巧的套路是真诚。

 

你要50万彩礼,你就明说,对方接受不了掉头就跑,大家不浪费时间。

 

如果你认为过去的选择很合理,解释一下就行,比如:

 

虽然我2年换了3份工作,但是我之前定好的职业规划,我这几份跳槽一直在走上坡路,在更大的团队里做更重要的角色,我经历的项目包括xxxx,都有拿的出手的成绩。就像我来贵司面试一样,我认为我能在贵司里接触到更多有意思有挑战的项目……

 

再比如:

 

虽然我在公司10年多了,但这10年的经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,我做的具体工作内容一直在变化,我做过xx项目,也做过xx 项目;正是因为过往做过这些跨部门的项目,所以我能成长到现在这个岗位上做Leader,我并不是10年只做一件事,感谢公司提供的机会,我确实尝试了很多有趣的项目。

 

言之成理即可。

 

面试官也在听的同时,思考他们到底能不能匹配你的需求,能不能满足你的内在动因。

 

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每2年升级一次,对方公司给不了你这样的机会,而不给你发offer,那就这样吧,这总比它明明给不了机会,反而把你骗进公司好吧。

 

如果你待得久是因为公司企业文化好,员工福利好,那么下家如果提供不了这些,还得让你996的话,那千万别给咱发offer


上一篇:2024面试宝典

下一篇:面试时有哪些值得向面试官提问的问题?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